在平凡的岗位上,基层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体现?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如何创新工作方法,巩固党的执政之基?身兼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陈叶翠,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增强凝聚力,以一整套“民主工作法”和与时俱进社区工作模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创新和工作的科学化。智慧在民众,活力在基层,甸柳一居和陈叶翠的工作实践,使社区的党旗更加鲜艳。
她是山东省第一位直选产生的“小巷总理”,倾多年心血于方寸之地,把社区变成了“近者悦, 远者来”的和谐家园;她一副弱肩,却成为不少居民心目中的“靠山”。她带领辖区党员发光发热, 使辖区百姓相信,有党员、党旗的地方就有了灵魂。她就是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党委 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
居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人生之路谁没个坎坷,人在困难的时候拉他一把很关键。”你很难猜透陈叶翠心里能放下多少事,可谁家有困难都躲不过她的眼睛。
1987年,在省地矿局地质一大队(地处莱芜)干了10年宣传干事的陈叶翠,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济南,结束了与丈夫两地分居的生活。1988年,街道从驻区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居委会,单位推荐了她。陈叶翠去了一看,差点哭了:一间自行车棚改建的小屋,几个老头老太太坐着马扎在聊天,连张桌子也没有……“这是什么工作啊,我才33岁,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陈叶翠坦言,一开始确实看不上居委会这个工作,但后来,她渐渐看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
辖区居民李丽娜,婚姻不幸,孩子残疾,自己又患上了脑瘤却没钱医治,这个苦命的女人彻底绝望了。陈叶翠知道后流泪了,她一边安慰李丽娜,一边着手筹钱。先说服丈夫从自己家拿出钱来救急,又跑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申请救助,甚至带着李丽娜残疾的小女儿在路边举牌募捐,终于筹到了救命钱。像这样的事经常发生,陈叶翠从辖区居民信任、感激的眼神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救急不是常法。陈叶翠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帮助困难群众就业上。她组织开展“零失业社区”创建活动,承诺“24小时不挑不拣保证就业”;办起了历下区第一家社区手工作坊,优先雇用社区残疾人;把社区经营用房优先租给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组建再就业促进会,协调驻区单位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技能培训。在她的积极协调下,社区与30多家单位达成优先安排本社区居民就业的意向,417名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每天找陈叶翠的居民很多,有寻求帮助的,有反映问题的,也有拉家常的。居民们关心的事,她就记在小本子上,20多年了,这样的本子她足足记了60多本。
党员们都发光发热,社区就有了灵魂
“只有党员作出榜样,群众才能跟着干。”在陈叶翠的组织下,社区党员找到了归属感,敢于担当、勇于向前。
前些年,刚刚转入社区的一些老党员对社区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亮身份、不缴党费的现象十分普遍。陈叶翠没有把责任推给老党员,而是幽默地说:“什么叫管理,你管人家、人家理你才能管,人家不理你,怎么管?”老党员王学恭反映楼房自来水水压低,三楼以上吃水难,陈叶翠立即跑自来水公司,协调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吃水难题。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真情换来了党员的理解和支持。社区187名党员,除了少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之外,都主动到社区党委报到。为了让老党员跟上时代的步伐,她还为老党员引入网络教育。如今,100多名老党员学会了通过QQ等网络工具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
党员发动起来了,怎么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陈叶翠认为“只有党员作出榜样,群众才能跟着干”。为此,她发动党员在社区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将重点任务、重要工作交由党员负责完成。社区41位楼长、112位居民小组长绝大多数也都交由党员担任。
最能见证社区凝聚力的,还是居委会办公的小二楼。2006年9月前,它还是平房,居民活动不开,希望加高。可若加高,会直接影响后边住宅楼里6户人家的采光通风(两房相距仅有4米多)。没想到这6户人家二话没说点了头:“加高又不是为私利,就算为社区做点贡献吧!”
“这是一个有灵魂的社区。”一个来实习的山董事长这样评价。
社区自治:为有民主“活水”来
大小事儿都找个“管家”,社区的事儿像捋麻绳一样捋顺了。大到社区环境整治,小到居民楼道文明公约,陈叶翠用民主激活了居民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社区的活儿,零零碎碎,别说一个陈叶翠,就是有十个也不一定能干得过来。“找人,不能让社区的能人‘跑’了!”陈叶翠在小区四处搜罗人才,力争为社区大事小事找到最合适的“管家”。
陈叶翠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办法:各个楼选楼长,还让居民成立了“七大员”、“八大会”,啥事都有个组织。社区居民王英仙,是国家一级体操教练,她退休后有外地单位想高薪聘请她,可在此时,陈叶翠和王英仙“耗”上了,天天找她商议社区的活动。王英仙也是个热心人,被陈叶翠一心为社区服务的热情感动了,决定留下来。一个王英仙,带活了一池水,老年体协、社区运动会、董事长运动会等都是由王英仙策划出来的。有了这些“能人管家”,社区内的各种队伍壮大了。
“居民自治,就是居民自己的事儿,得自己说了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小事如此,大事也一样。如今,陈叶翠在社区探索推行了一整套“四议三评两公开”的民主工作法。凡属社区重大问题都经社区党委会提议,经社区、驻区单位党员代表组成的党员议事会商议,听取由楼长、党员小组长、退休人员管理会会长等组成的社区居民议事会的建议,最后交由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将社区“两委”工作交由社区党员群众测评,并做到决议、结果“两公开”。
有了这种民主工作法,社区管理的难事、愁事迎刃而解。
社区工作与时代同步
“年龄大了,但思想不能老化。先进的社区工作模式、适应潮流的信息化管理,这些都不能少。”
甸柳一居已经是济南现代化社区的典范。陈叶翠并不满足,这个社区“小干部”还有更大的视野:她决心把社区服务提升到更高层次。为此,陈叶翠先后聘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曾家达教授、山东大学高鉴国教授、加拿大籍华人黄智雄等知名专家当“社区高参”。2007年10月,受黄智雄先生邀请,陈叶翠赴香港社区观摩学习,回来办了个“小工坊”。不久之后,陈叶翠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系沟通,成立了全市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甸柳第一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立了社工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推行社会工作“1+X”运行模式。“1”即社会工作站,“X”即高校专业人才、具有专业化知识的行业精英、社区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等3000多人组成的4支义工队伍。这为社区带来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她的社区管理经验甚至成为山东经济学院等高校的典型案例,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董事长研究。
风展党旗红。33岁就投身社区工作的陈叶翠,2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社区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真心换真情,以党心聚民心,受到了一方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她个人先后被授予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