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了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
(3)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5)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我党继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6)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巨变,出现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历史伟人。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文件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8)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9)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11)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国情就是我国还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1979年,党中央做出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的重大决策,1985年特区改为经济特区。
(1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5)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
(16)1982年,为了争取和平、寻求建立更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作为新时期基本的对外方针。
(17)1982年到1984年,中央连续发出3个“一号文件”,不断推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措施。
(18)“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
(19)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20)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是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